农化服务

田间培训与种植指导

柑橘

get新技能一一识别“黄龙病”

      柑橘黄龙病俗称“柑橘癌症”,是严重限制我国柑橘产业发展的一种毁灭性病害,在我国大部分柑橘产区均有发生。由于其尚不能离体培养,迄今为止,仍未研发出有效的防治药剂。在生产中,甚至达到了谈黄龙病色变的程度。下面我们将从黄龙病的病原、典型症状、症状发生原因、传播途径以及防控措施等方面,一一为大家讲解。

病    原

    柑橘黄龙病的病原是 Candidatus Liberibacter为一种革兰氏阴性菌,属于根瘤菌科,韧皮部杆菌属(韧皮部限制性寄生菌)。根据菌体对热的敏感性,可分为耐热型的亚洲种(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)和美洲种( Ca. L. amercanus)以及热敏感型的非洲种 (Ca.L.Africanus)。引起我国柑橘黄龙病的病原为亚洲种黄龙病菌。

柑橘黄龙症状

    HLB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片、花、果实和根上。   

    在叶片上表现为斑驳型黄化、均匀型黄化和缺素型黄化三种类型,随着发病时期的延长,症状也会随之发生改变。

    在发病初期,转绿叶片从其基部和边缘或叶脉附近开始缓慢退绿,形成黄绿相间的、不对称的斑驳型黄化。这一症状为黄龙病的典型症状。一年之中,夏梢和秋梢的症状最为明显,春梢次之。

A:均匀黄化型;B:斑驳黄化型;C:缺素黄化型

黄龙病症状

    到发病中期和后期,病菌散布到全株,叶片开始出现均匀型黄化和缺素型黄化。均匀型黄化是叶片大面积均匀一致的变黄,质地变硬、变脆,容易脱落,柑橘在受水淹、缺氮和病虫危害时也会发生类似的症状;缺素型黄化与叶片缺锌和缺锰引起的黄化类似,容易引起混淆,具体表现为叶脉附近保持绿色,而叶肉发黄,整个叶片呈对称黄化。均匀型黄化和缺素型黄化不是黄龙病的典型症状,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诊断才能确认。

    在病树进入衰退期时,从病枝上抽生的新梢短小而纤细,叶片窄小,硬化,且直立生长,主脉和侧脉为绿色,叶肉为淡黄色,和缺锌的症状类似。

 

病树进入衰退期

    受柑橘黄龙病菌的影响,病树开花早,花小,花量大,而且多在小枝上聚集成团,但由于花朵的营养供应受到限制,这些花几乎全部脱落。

    果实的典型症状是病果小,光滑,果皮着色异常,无光泽。柑橘品种不同,症状也略有差异。以染病的沙糖桔为例,果实的果蒂和果肩处优先褪绿变黄,其他部位仍为青绿色,而且由于蜡质的形成受到阻碍,果皮变得没有光泽,果农形象的称之为“红鼻子果”或“红肩果”;染病的甜橙果实在成熟期仍为青色,果实酸涩,味淡,果实的中心柱也不正。

红鼻果

    根部出现症状主要发生在感病后期,病根表皮脱落腐烂,根据木质部的腐烂情况还可以将腐烂类型分为两种:一种是包括木质部的整个根黄色干腐,表皮易脱离;另一种是根的表皮黄色干腐,木质部黑腐,表皮易脱离。病根腐烂的严重程度和地上部分的枝梢相互对应。

症状发生原因

    当黄龙病菌侵染树体后,树体会发生应激反应,造成淀粉代谢异常,导致淀粉在筛管中积累,堵塞筛管的现象。因此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碳水化合物在向下运输时会受到阻碍,根中原有淀粉耗尽后,根系发生饥饿,致病根表皮脱离、腐烂。同时,叶片中的矿质元素如 N、Ca、Mg、Zn、Fe、B等的含量也会减少,而N、Fe、Mg、Zn 与叶绿素合成相关,任何一种元素减少后都会导致黄化症状。因此,黄龙病导致的黄化很可能是一种复合缺素症状。曾有人在叶片显症后喷施含锌的微量元素,症状得到缓解,但此种方法并不能有效治疗柑橘黄龙病。

   

  

病菌的传播途径及其寄主

    柑橘黄龙病菌主要可以侵染芸香科的柑橘属 (Citrus spp.)、枳属 (Poncirus trifoliata)和金柑属 (Fortunella spp.),包括宽皮柑橘类、橙类、柚类等品种和栽培种,还可以侵染月桂属的九里香 (Murraya paniculata)。此外,还包括非柑橘属的菟丝子、长春花、烟草和番茄等。       

    在自然条件下,黄龙病主要通过柑橘木虱传播,柑橘木虱取食病树后,自身带菌,再取食健康树,即可感染健康树。研究发现,柑橘木虱在取食感病的红江橙1.5-2h后,就能在虫体中检测到黄龙病菌;但带菌木虱成虫必须在健康树上吸食5h以上,才可以把病菌传播到健康树中。但受气候和地理条件的影响,柑橘木虱只能近距离传播黄龙病。

柑橘木虱(身体与叶片呈45°夹角)

    远距离传播主要是通过带菌接穗的嫁接和带菌苗木的调运来实现的,这种传播途径为人为传播。在生产中,因人们的疏忽,导致健康园感病的情况时有发生。除了以上传播途径,黄龙病还可以通过菟丝子进行近距离传播。

防控对策

1  科学规划,分区种植

    纵观各地柑桔产区,都是自由发展、连片种植,未有针对黄龙病发生蔓延规律科学规划布局、分区种植,一旦感染黄龙病,如火烧连营,一发不可收拾.建议在发展柑桔种植时,根据地形、地貌,利用天然屏障、树木林带甚至城镇、村落等进行隔离,分区种植.新区必须与病区远隔,以防黄龙病蔓延.没有屏障、隔离条件的,规划1 500 m 以上距离间隔,分区种植.间隔区种植柑桔类芸香科以外的其它作物.形成间隔和分区种植后,有效防止柑桔木虱的扩散、串飞,阻断黄龙病的田间传播,有利于控制柑桔木虱发生和黄龙病蔓延;同时,一旦种植区内发生黄龙病流行也容易组织封锁和扑杀,直至全区淘汰,防止黄龙病向区外蔓延,确保其它种植区生产安全和产业发展安全.

2  加强检疫

    严格执行既有植物检疫制度,同时针对柑桔黄龙病建立行之有效的具体制度加以落实.切实落实苗木流入地、流出地和中途检疫措施,从时间和空间上形成不间断的全天候检疫格局,做到带病苗木产地流不出、用种地流不入、交通运输流不过,构筑强有力的防疫防线,禁止带病苗木流动,确保用种安全.

3  培育、推广使用无病苗

    建立无病毒苗木繁育体系,广泛推广使用无病毒苗木对黄龙病的综合防控至关重要.

4  统防统治柑桔木虱

    在柑橘黄龙病防控区域内统一时间、统一用药、统一方法措施,全面防治柑桔木虱,清除防治“漏网”和死角,确保园内防治效果和防控区域的总体防治效果双达标.日常管理中,田间采取挂放黄板捕虫等物理防治措施,间种套种驱虫植物(番石榴等)等生物防治措施,也是防控柑桔木虱的有效措施.

5 及时清除病树

    柑桔黄龙病破坏力巨大,目前还没有根治此病的方法.国内外实践证明,林孔湘在病区范围内尽早砍除病株消灭传染源的主张,仍然是目前有效防控黄龙病的重要手段.在砍除病树时,对幼小病树连根挖除.对大棵病树要从地面锯掉后在树桩涂上草甘膦等杀灭药物,并盖上黑膜、覆土,防止树桩发芽复活.病树要集中清理消毁.挖除病树或锯病树前,要对病树和病树周边植株喷洒杀虫剂杀灭木虱,防止木虱从病树向周围转移.杀虫配方采用吡虫啉或速灭威等对柑桔木虱有特效的药剂,适当加大药剂浓度和剂量.喷洒药剂时,先喷周围的健康树,再喷病树,确保不“漏网”,防止柑桔木虱扩散到附近的健康树上.清除病树后补种的苗木必须是无病苗。

  

6  强化健康栽培

    加强田间管理,科学合理用水、用肥、用药,创造柑桔生长发育的良好生态环境,加强树体管理,确保柑桔植株健康生长,防止叶片黄化现象发生.这也是柑桔黄龙病综合防控的重要环节。

参考文献:

1.邱卓荣. 柑桔黄龙病研究进展与防控对策[J]. 韶关学院学报, 2016, 37(6):48-52.

2.白华菊, 龙梦玲. 柑橘黄龙病研究进展[J]. 中国植保导刊, 2009, 29(3):13-16.

3.程春振,曾继吾,钟云,闫化学,姜波,钟广炎.柑橘黄龙病研究进展[J].园艺学报,2013,40(9):1656-1668.

4.邱志燏, 黄红兰, 舒畅,等. 柑橘黄龙病发病机理、症状及防控措施[J]. 生物灾害科学, 2015(3):193-200.

5.许巧玲. 柑橘黄龙病及其防治[J]. 现代农业科技, 2007(11):76-76.

6.娄兵海, 周常勇. 柑橘黄龙病研究进展[C]// 中国柑橘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战略论坛暨中国柑橘学会2007年年会. 2007.

7.王辉,丁芳,钟云. 柑橘黄龙病菌侵染九里香不同方法研究[J]. 果树学报,2011,28 (2):268-272.

8.程春振,曾继吾,钟云,闫化学,姜波,钟广炎.柑橘黄龙病研究进展[J].园艺学报,2013,40(9):1656-1668.

9.邱卓荣. 柑桔黄龙病研究进展与防控对策[J]. 韶关学院学报, 2016, 37(6):48-52.